您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中国汽车“在一起”,也绝对绕不开的“油箱门”

2023-08-15 12:18:21 来源:智驾研习社

6月25日,生态环境部就长城汽车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-i、比亚迪宋PLUS DM-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,展开联合调查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对比亚迪来说,在“油箱门”事件调查结果即将公布的当口,不针对秦PLUS DM-i、宋 PLUS DM-i两款车型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发声,反而话锋一转定义起“中国汽车”、“民族大义”。这种对于矛盾的转移,或许也正透露出这家汽车制造商逐渐虚浮的底气。

“在一起,才是中国汽车。”

在8月9日举行的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,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为最后一页PPT的讲述,注入了无限柔情。

必须承认,在一个在商言商的商业活动中,这份突如其来的私人情绪,仿佛一股假借自异度空间的力量,构成了一个放诸整个汽车行业都难以被仿效的战术动作。

果不其然。

在随后几天内,“王传福哭了”以及他所主张的“在一起”,成了这个夏天除极端气候以外最受热议的互联网话题。

可以看出,从文案到物料,从大叙事的铺陈到情绪的层层递进,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团队为当天的公开宣讲,提前做足了准备。

但遗憾的是,将七成力气用于表面的努力,并不能真正打动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。

至少在看完王传福的整段陈述后,从业近20年、几乎与比亚迪新能源产品线共同成长的智驾君,很难与之共情。

01

公关之泪?

王传福的言论之所以难以突破理性的屏障、形成情绪上的煽动,主要在于这番慷慨陈词被宣之于口的时机。

今年5月25日,长城汽车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声明,称2023年4月11日,向生态环境部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,就比亚迪秦PLUS DM-i、宋PLUS DM-i采用常压油箱,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。

6月25日,生态环境部就长城汽车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-i、比亚迪宋PLUS DM-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,展开联合调查。

结合上述两则信息,不难料想,随着调查进展的深入、最终结果即将尘埃落定,比亚迪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。

在这个微妙的节点上,王传福那掬男儿泪以及一声“在一起”的用意,似乎也变得微妙起来。

或许王传福经历过人所未知的艰辛,或许他是个性情中人,但回顾过往,此公每一次在公众面前出现大幅度的情绪起伏,均“恰巧”处在比亚迪的利益遭遇威胁的时间点上。

印象最深的一次,发生在2019年新能源汽车大会上。王传福一反平日低调谦逊的常态,振臂提议进一步限制传统燃油车,并逐步实现全面禁售。

可供参考的是,比亚迪当时的财务状况正处于低谷,每年拿着前两年的新能源补贴堪堪度日,从牙缝中省出的资金则已被大举投入新能源领域,旗下燃油车产品则已被挤出主流市场……

另一次是在2021年3月。

“在民用新能源汽车上,换电和氢气都是扯淡。只有工程车换电才能实现。比亚迪必须纠正行业的歪风邪气。”王传福这番激烈言辞话音未落,长城汽车正式对外公布了氢能源战略。

最近一次发生在今年4月,比亚迪的这位董事长又开始“炮轰”自动驾驶,称其为“扯淡、虚头巴脑、忽悠人、皇帝的新衣”。

上述番言论出现的时机,则恰逢小鹏汽车刚于数日前宣布开放XNGP第一阶段能力。

不胜枚举的“巧合”,很难让人相信,包括本次饱含热泪的“在一起”在内,王传福看似真性情的表达里没有设计,在公众面前留下的每一滴眼泪里都不含公关成分。

回过头来看,“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”这件事本身是否值得一哭,以及此事与号召不同汽车品牌“在一起”之间的关联逻辑,也值得商榷。

按照王传福的泪点,福特1927年卖出第1500万T型车的时候,亨利·福特要不要哭?要不要呼吁威廉·杜兰特在一起?1972年,当大众甲壳虫全球产销量突破1500万辆的时候,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要不要搞个痛哭Party?要不要拉着巴伐利亚同行在一起?

也许他们也哭。

只不过成熟的人冷暖自知。人家关起门来哭自己的,而且不会提愚蠢的要求。

02

中国汽车不需要“农民起义”剧本

在一定程度上,那一声“在一起”的隔空喊话,也道出了王传福在心中所勾勒的中国汽车行业图景。

《史记》载,公元前209年,陈胜、吴广大泽乡起义。一句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”,聚拥趸无数,遂不从劝谏,自立为王,号为“张楚”。次年义军为秦将章邯所破,起义失败。

时隔2230年,聚光灯下的王传福,就连一连串行为模式都酷似大泽乡雨夜中的陈胜:

以一句“在一起,才是中国汽车”竖起“民族大义”的旗帜,王传福的比亚迪瞬间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。其潜台词就是,如果不接下比亚迪伸来的橄榄枝,便是与中国汽车乃至中华民族为敌。

这一手偷换商业和社会概念的道德绑架玩得,令人啧啧称奇。

借一场单边主义的公开喊话立威。在不曾知会其他汽车品牌的情况下,将其产品陈列于自己的商业活动中,以“领导者”姿态颁纲施领。

比亚迪的这种行为说好听点叫自说自话,说不好听就是傲慢自大、目中无人。野心昭然如陈胜,一意孤行自立为王前,方知三揖三让,血亏二十年、业务刚有起色的比亚迪却狂妄如斯,也真是大可不必。

对此,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这样评论:

“我们必须直面竞争的现实,我们不要道德绑架的在一起,我们不要被裹挟着在一起,我们不要‘我跟你谈法律,你跟我谈感情’的在一起,商业还是要用商业的逻辑来解决,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,那一定是嘴上蜜糖,内心砒霜,那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。”

贾可认为,中国汽车在一起的正确姿势,应当“是价值观相同的企业心在一起、力在一起,而不是用民族情结的宏大叙事掩盖内心苍白。”

即便抛开王传福喊话的时机与动机,仅回到倡议本身,我们也不禁有一问:对中国汽车来说,在一起,就真的好吗?

首先,所谓“在一起”的前景不明。

纵观全球成熟汽车市场,除了基于商业逻辑的并购整合外,从未有过通过喊话实现“在一起”的先例,因此并无先例可循。

而作为所谓“在一起”的倡导者,比亚迪似乎又未就“在一起”的具体内涵给出说明。

是共线生产?是统一销售?还是财务并表?抑或只是通过遥相喊话,实现精神上的在一起?

如果是后者,其意义何在?如果是前三者,操作性又有几何?

其次,对于消费者来说,汽车品牌间的正当竞争,是帮助其感知行业进步的唯一渠道。

不知王传福通过其“在一起”的构想,希望做出怎样的暗示?

是意味着,消除品牌间的竞争?还是制定行业潜规则,达到党同伐异的目的?如果是这样的话,就算竞争对手答应,反垄断法也不能答应啊。

03

在一起,也绕不开的“油箱门”

对比亚迪来说,在“油箱门”事件调查结果即将公布的当口,不针对秦PLUS DM-i、宋 PLUS DM-i两款车型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发声,反而话锋一转定义起“中国汽车”、“民族大义”。这种对于矛盾的转移,或许也正透露出这家汽车制造商逐渐虚浮的底气。

比亚迪之所以对未使用高压油箱的做法被曝光如此紧张,是因为这一问题存在巨大的行业危害性,严重不符合该企业所宣扬可持续发展精神。

通常,油箱在工作时和停止时,都会有燃油蒸发,造成空气污染,一般使用碳罐吸收,确保汽油蒸汽不会挥发到空气中。

所谓高压油箱系统,是指整套燃油系统能承受-15kpa-35kpa的压力。相比可承受-4kpa-5kpa压力常压燃油系统,高压燃油系统在硬件上对油箱进行了结构加强以避免汽油蒸汽外泄,因此会增加车型开发与制造的成本。

同时,由于高压油箱系统增加了油箱隔离阀,当发动机不冲洗炭罐时,通过关闭隔离阀把油蒸汽憋在油箱里面。高压油箱内的油蒸汽可在一定压力下形成气液平衡,不会出现蒸汽外泄现象。而常压油箱,较高压油箱更容易出现真空破坏,导致油箱蒸汽溢出形成整车蒸发污染物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比亚迪“油箱门”事件一旦坐实,无疑将升级成为一起震惊中国汽车行业的企业丑闻。

根据市场监管总局、生态环境部《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》规定,机动车存在排放危害的,其生产者应当实施召回。

这意味着,比亚迪将在商誉受损的情况下,进一步面临经济损失和处罚。

难怪长城汽车王远力要说,“我们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,其次才是人情社会。即便打感情牌也要遵纪守法,这是底线”。

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是,从全球市场来看,消费者真正看中的是品牌价值、产品品质,而非国别和地域。

对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来说,要在强手如林的世界舞台上找到真正的出路,唯有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一条途径。

END

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标签:

最新资讯